上周台灣發生不少事情,其中有則令人難過消息,似乎被掩蓋在茫茫海量的訊息裡,那就是令人敬重的台灣音樂大師-蕭泰然老師,在2/24號辭世了。

  蕭泰然可說是台灣最重要的古典音樂作曲家,其管絃樂、聲樂與合唱曲,均有極高的品質,若以歐美世界的標準來衡量,也是頂尖的作曲家。而除了音樂成就斐然之外,蕭泰然老師同時是一個光風霽月、令人景仰的『人格者』。



公視的紀錄片: 黑暗的時候看天星


  公視曾在2004年製作『留聲』華人音樂家系列紀錄片,其中最後一集「黑暗的時候看天星」即是介紹蕭泰然的生平(Youtube上竟然有完整影片,如上)。我想這部紀錄片,應該是關於蕭老師最完整的影像紀錄,因此對於蕭老師的故事,我就不多著墨了,以下單純來介紹一些個人非常喜愛的蕭泰然的作品。


上美的花(台中新世紀合唱團)


  在大學的時候,我曾經參加學校的合唱團。我想應該很多人跟我一樣,是因為參加了合唱團才認識蕭泰然的。蕭泰然的合唱作品樂句優美、層次與結構分明,並且情感非常豐富,因此有非常大的表現空間,有一點實力的合唱團還滿喜歡表演蕭老泰然師的作品。

  大三那一年,我們合唱團年度的發表會的主題為「上美的花」,即是以蕭老師這首「上美的花」作為主題曲。

  這首合唱曲的情感極為細膩,我們的指導老師(孫德珍教授)花了很多心力解釋與教導情感的表達。記得有一次練唱的時候,我們的狀況極佳,情緒豐沛到位,那一次堪稱完美演繹,且當時的氣氛實在太過動容,當老師的手放下時,全團成員潸然涕下。我想那一刻,大概是我人生中最直接、鮮明能感受音樂之美的一生一瞬吧!



嘸通嫌台灣(國立台灣交響樂團/台中市合唱團)


  由於曾經收錄在國小的音樂課本中,蕭泰然最廣為人知的作品應該是這首「毋通嫌台灣」。在國中小的音樂比賽中(尤其是台語合唱比賽),這首歌還滿常聽見的。

  另值得一提的是這首歌的歌詞,原為詩人林央敏的台語詩代表作,也是台語現代詩的經典。



永遠的故鄉(台北市教師合唱團)


  而這首「永遠的故鄉」,也是大學時練過,個人非常喜愛的合唱曲。這首合唱曲的結構則較為平穩,情感相對沒那麼強烈。不過,這首歌其實是蕭泰然在美期間,被國民黨列為「黑名單」,有故鄉卻歸不得的詠懷之作。

  另外,由於格主我現在正在外島服務,偶爾不爽時隔著海遙望遠方的台灣本島,總會哼這首歌。當然,比之蕭老師的遭遇我真是天差地別,但就只是....藉由音樂抒發情感吧orz。



台灣頌 (北藝大音樂系主任蘇顯達)


  蕭泰然被譽為「台灣的拉赫曼尼諾夫」,但我想在台灣,拉赫曼尼諾夫(以下簡稱拉赫)應該是不太有知名度,可能多半不太清楚這個稱號的意思。拉赫是19世紀末的俄國作曲家,作品有非常濃郁的俄式風情,且情感濃厚,濃到讓音樂有點麥芽糖般的感覺吧~而拉赫在俄國的十月革命那一年舉家逃往美國,從此拉赫空有故鄉歸不得,終其一生再也無回鄉機會。

  由於蕭泰然的作品有非常濃郁的台灣民族風格,因此若要稱作「台灣的西貝流士」、「台灣的史麥塔納」其實也是可以的,但我想是因為流亡美國的經歷,讓他與拉赫更相似了一些,才會有這個稱號的(當然,蕭老師比拉赫幸運了些,海外流亡20年最後還是能踏上故土)。

  這一首「台灣頌」是蕭泰然的小提琴獨奏曲,此曲之名有點西貝流士「芬蘭頌」的味道在。據作者本人描述,這首曲子的樂思來自台灣平埔族與原住民古調,確實給人的「台灣感」又更質樸了一些。

  聆聽此曲時,某些恍惚的片段會讓人聯想日治時期台灣音樂家江文也的交響曲「阿里山的歌聲」,對照江文也後來的命運與台灣音樂史的位置,其實會覺得有某種傳承的交錯之感。

  另外,這首「台灣頌」的前奏,其實在2007~2008那陣子,花王Asience洗髮精的廣告有用過,那時一邊甩著秀髮、一邊拉小提琴演奏此曲的是才女盧佳君,不過我實在找不到當年的廣告片段,無法貼出。



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 (高雄市交/小提琴:薛志璋)


  除了眾多合唱歌曲外,蕭泰然真正的大師地位,還是來自他的大型管絃樂作品,其中第一個在國際上闖出名號的作品為「D調小提琴協奏曲」。

  這首曲子當年在加州聖地牙哥首演,由小提琴大師林昭亮擔任主奏、日籍指揮家大山平一郎指揮、聖地牙哥交響樂團協奏。當年的演出十分成功,而此曲也奠定了蕭泰然音樂大師的地位。

  這首協奏曲對我們來說,較親切的是第二樂章,第二樂章以台灣民謠「牛犁調」為主要樂思,在樂章中反覆出現並轉化成優美且深切哀愁的樂曲。

  另外,蕭泰然亦有《C調大提琴協奏曲作品52》、《C小調鋼琴協奏曲作品53》,與前一D調小提琴協奏曲並稱為蕭泰然的三大協奏曲。三協奏曲皆在海外首演,不過後兩部作品較少演出,錄音亦十分稀少。



一九四七序曲 (福爾摩沙之聲,前2分有蕭泰然本人的解說)


  蕭泰然的作品非常多,礙於文章篇幅,我只能簡單介紹其中一些個人較喜愛的作品。最後,我想介紹「一九四七序曲」。

  這個曲名,應該馬上就能讓人聯想到主題。的確,這是以68年前的二二八事件為主題,創作轉化成大型管弦樂的作品。

  1993年,蕭泰然創作這首大型作品時,費盡精神體力,身體在不堪負荷下,引發心臟大動脈血管瘤破裂,一度生命垂危,之後痊癒後又立刻創作,堪稱蕭泰然「以生命創作」的作品。

  二二八事件,是台灣這個島嶼最深沉、至今仍無法撫平的歷史傷口,但是在蕭泰然「一九四七序曲」,並非激昂、悲愴的情緒波瀾,而是偶有的混亂裡,帶著平靜、寬恕的樂音。聆聽此曲,給人感受的畫面,不是濃烈的血色,而是時光刷淡的刻痕。

  而在曲子後半部,人聲部加入弦樂之後,進入另一面貌。先由女高音獨唱、再加入合唱,更是樂力豐沛、氣勢磅礡,而情緒,則是超越了血與恨的高度,如天光下,島嶼的甦醒與重生。


我自己的蕭泰然作品的CD,這2張大概是惟二還算好買的CD


  蕭泰然老師在2/24日逝世,距離228只有幾天,某方面來說也是種巧合。今年高雄的草地音樂會,正好在228演出蕭泰然的一九四七序曲,我想現場應該非常感人。

  雖然蕭泰然有許多的榮譽,但事實上他的音樂在台灣並不受太多重視。除了合唱曲有比較廣泛的傳唱之外,管絃樂作品的流通就很少,甚至連錄音都不多。當然這跟古典音樂在台灣本來就不受重視有關,不過,有這樣一個偉大的作曲家,以生命之力奉獻于台灣這塊土地,這是我們應該要珍惜的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阿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