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L-Fr-PrA-01a-IMG_8228.JPG GOL-Fr-PrA-01b-IMG_7801.JPG

凱旋門日與夜


  無疑的,巴黎凱旋門絕對是世界上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地標之一,提到歐洲,誰能不聯想到巴黎凱旋門呢?而又說到城門建築,又有誰敢忽略掉巴黎凱旋門呢?這座石砌的大門,以精確的比例、恢宏的規模、富麗的氣勢也使得世界各地到處都有山寨版仿冒品,從寮國永珍到印度孟買,從花蓮鳳林到北美拉斯維加斯,如果把建築擬人化,巴黎凱旋門還真多追隨者呢!

  但老實說,在拜訪巴黎之前,我對這道門卻也沒啥很好的感覺,撇開這是個已被用到氾濫的icon不說,凱旋門總給我一種尼祿般暴虐的印象。


GOL-Fr-PrA-02-IMG_8234.JPG

  巴黎凱旋門通常就簡單的被稱為「凱旋門Arc de triomphe」,是法蘭西第一帝國皇帝拿破崙,為了慶祝1805年奧斯特利茨戰役中,法國打敗俄奧聯軍的勝利,於1806年8月15日(也就是拿破崙生日)下令修建的。

  凱旋門的建造並非一帆風順,十多年後法蘭西第一帝國被推翻,原來的波旁王朝復辟,也中止了凱旋門的建築工程。直到1830年波旁王朝再度被推翻後,工程才得以繼續。斷斷續續經過了30年,凱旋門終於在奧爾良王朝(七月王朝)時期,1836年7月29日落成。


GOL-Fr-PrA-16-IMG_7821.JPG


  作為一個地標性的門型建築,凱旋門的量體還真是龐大:門高49.54公尺,寬44.82公尺,厚度22.21公尺,中心拱門高36.6公尺,寬14.6公尺。這樣的規模還真是驚人,後世能與之匹敵的,大概只有同在巴黎同一條軸上的「新凱旋門」了!

  凱旋門由拿破崙下令建造,自然也充滿了有關拿破崙皇帝的政治語彙:凱旋門的四周都有門型建築,內壁刻有跟隨拿破崙遠征的386名將軍的名字,與96場勝利的戰爭,而門上刻上了1792年至1815年間的法國戰事史。


GOL-Fr-PrA-12a-IMG_7810.JPG GOL-Fr-PrA-12b-IMG_7811.JPG

GOL-Fr-PrA-13-IMG_7812.JPG


  而據說每年8/15日拿破崙生日當天,從凱旋門中央看過去,太陽剛好會從凱旋門正中央落下呢!

  這傳說也不知是真是假,但凱旋門軸心對準的香榭麗舍大道les Champs-Élysées,早在十七世紀末太陽王路易十四時期就已開拓修建,如果這傳說是真的,那也只能說遠在拿破崙出生一百年前就能夠預言,也算是拿破崙「命中注定我稱帝」了!


GOL-Fr-PrA-14b-IMG_7818.JPG GOL-Fr-PrA-14a-IMG_7817.JPG


  凱旋門最引人注目之處,除了巨大圓拱門外,就是在東西兩面門墩的牆面上,有4組以法國戰爭為題材的大型浮雕:「出征」、「凱旋」、「抵抗」、「和平」;分別由La Marseillaise、 Jean-Pierre Cortot、Antoine Étex、 Antoine Étex等四位雕刻家在不同年代時期所雕刻而成的。

  這四組浮雕最厲害的地方,就是同中求異的視覺平衡。這四組浮雕的規格皆為一致:都是上方有一尊女神看顧下方作戰的法國人民。但這些浮雕的主題不同,人物的姿態也都完全不一樣,透過精確的計算,卻使得在視覺效果上的量體比重,呈現出相當均衡的效果。不管從哪個角度看凱旋門,這些不同的浮雕都不會影響整座大門在視覺上的平衡感,讚嘆凱旋門恢弘的美感之際,其工程計算也是相當令人折服的。


GOL-Fr-PrA-04a-IMG_8262.JPG GOL-Fr-PrA-04b-IMG_8259.JPG


  凱旋門的正下方,有一座1920年11月11日才加上去的無名烈士墓。這是紀念第一次世界大戰死傷150萬法國官兵所建造的。無名烈士之墓是平坦的,上面只刻了一行法文題字「"Here lies a French soldier who died for the fatherland 1914–1918"」意思是「這裡躺著一個為祖國而死的法國士兵1914-1918」。

  墓前有一盞不滅之火,這盞不滅之火非常有名,當年甘迺迪總統被刺殺之後,她的夫人賈桂琳甘迺迪要求法國總統戴高樂在訪問美國參加國葬時,將凱旋門下的不滅之火帶往美國,放在阿靈頓國家公墓甘迺迪總統的幕前,算是當時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與歐陸的歷史情感連結。

  而每天下午,這裡也都會舉行一場紀念儀式,追悼歷年來為法國捐軀的士兵們,也是各國遊客們拜訪凱旋門時,總要觀看的一項重要活動。


GOL-Fr-PrA-09-IMG_8251.JPG


  凱旋門可以進去也可以登頂,門票5歐,若是購買巴黎Pass可持Pass免費進入。凱旋門的兩邊門墩都有樓梯,一邊是上去的,一邊則是下樓的。這種圓形往上繞的樓梯很有趣,我覺得很有歐洲童話的感覺,就是卡通或電玩裡那種怎麼爬都爬不完的樓梯。

  事實上在裡面走的時候,還真的有種永遠爬不完的感覺^^”


GOL-Fr-PrA-08-IMG_8247.JPG


  上樓之後,首先會進入一個小型的博物館與紀念品店,但這個博物館有點無聊,大多是拿破崙的相關展品,如果是拿破崙的粉絲看到應該會很High,只可惜我不是。

  裡面比較讓人注目的,大概只有照片裡的大型雕像,也就是二戰之前凱旋門頂端的浮雕像的一部分。且這個博物館很陰暗,大部分的人不會駐留太久,就直接衝到戶外觀景台去俯瞰美麗的巴黎了!


GOL-Fr-PrA-07-IMG_8243.JPG

  站在凱旋門頂,可清楚的看出以凱旋門為中心,依序有12條大道向四面八方輻射而出,真是一個大氣磅礴的廣場。這個廣場現被稱作「戴高樂廣場Place Charles de Gaulle」是為紀念二戰作出巨大貢獻的法國總統夏爾•戴高樂而命名的,而原名是「星形廣場Place de l'Étoile」,也就是凱旋門法文名字「Arc de triomphe de l'Étoile (星形廣場凱旋門)」的一部分。

  這一個廣場真是氣勢驚人,若非身臨其境,也很難感受到那樣的規模—在我來到巴黎之前,我想說凱旋門不過就是個圓環、上面有道石頭的大門這樣而已....但等到我親眼所見,還真是讚嘆得下巴都掉滿地了....畢竟我也曾去過北京天安門、德黑蘭阿札迪、伊斯法罕伊瑪目廣場;也在拉斯維加斯看過假的凱旋門贗品....但是親臨巴黎見到真正的凱旋門本尊,那精確完美的比例、恰到好處的裝飾浮雕,以及12條大道匯集那種「光披四表;八方來朝」的氣派,還是讓人感動的全身都冒起雞皮疙瘩了!

  幾乎可以這樣說,巴黎凱旋門令人難忘的磅礡氣魄,乃是得益自戴高樂廣場12條大道的眾星拱月,才成為讓人如此印象深刻的城市景觀,瞧瞧拉斯維加斯巴黎飯店的假凱旋門,號稱是一模一樣的贗品,在飯店窄促的地基上,給人的卻是粗糙浮濫的廉價之感。

  但這十二條大道,或者說今日巴黎大部分漂亮的大道,卻都來自羅馬暴君尼祿般的粗暴破壞與毀滅,才造就成今日的花都巴黎。


GOL-Fr-PrA-06-IMG_8239.JPG


  拿破崙的法蘭西第一帝國覆亡後,接下來的法國政局是一段亂七八糟的歹戲拖棚,一下子是第N次反法同盟;然後是波旁王朝復辟;再來是莫名其妙的七月王朝,總之這一段混亂的局面,在1852年拿破崙的姪子「拿破崙三世」登基成為法蘭西第二帝國的皇帝之後,才進入一段穩定的昇平時期。

  拿破崙登基為法蘭西第一帝國的皇帝時,將自己的帝號稱為「法國人民的皇帝Empereur des Français」,他誓言要將巴黎建設成古往今來人類史上最宏偉壯麗的城市。雖然在他任內也蓋了一些漂亮的公共建築,但真正讓巴黎成為世界上最漂亮城市的人,卻是他的姪子拿破崙三世。

  巴黎雖然有近千年的歷史,但在18世紀法國大革命之前,巴黎是一個街道狹宅、建築稠密的中世紀城市,巴黎今日的模樣,是由拿破崙三世,以及塞納大省省長、兼任巴黎警察局長的「喬治•歐仁•奧斯曼男爵 Baron Georges Eugène Haussmann」共同打造而成的。

Napoleon.jpg Napoleon_III.jpg
      左:拿破崙(一世)           右:拿破崙三世

  但說打造也許有點好聽呢,事實上是粗暴而任性的拆毀舊巴黎的所有建築。宛如在玩模擬城市一樣,奧斯曼男爵的筆尖在地圖上畫出一條大道,推土機就跟著在真實的舊巴黎拆掉所有擋路的一切:不管是珍貴的歷史建築、古老的文化遺產、還是遍布於市區的貧民窟,總之就是以「擋我者死」的姿態,拆毀不合時宜的所有東西,然後再重新建立起新古典主義風格的廣場、公共建築、醫院、車站…宛如古羅馬尼祿縱火焚城的翻版…

  其中最大的爭議則是拆除巴黎的貧民窟,當時在沒有任何安置措施的情況下,就任意的動手拆除,且為了避免再度引發大革命,奧斯曼男爵用他警察局長的權力,強力壓制所有可能的反抗勢力,可說是法國大革命後「自由、平等、博愛」的三色國旗下,巴黎歷史最黑暗可恥的一頁。


GOL-Fr-PrA-03-IMG_8263.JPG


  「當我經過新的卡魯塞,唉!舊巴黎已不復存在(都市的型態,變得比人心更快)」

  這是法國詩人波特萊爾的詩作「天鵝」中,其中一段句子,舊巴黎的逝去讓當時的文人感概。當時有些文化資產,如詩作提到的卡魯塞,是當時巴黎文人詩社相聚之地,卻因為工程建設而使得此地的舊屋蕩然無存了。

  當然,彼時的舊巴黎並非是個溫馨詩意的小鎮,是個充滿骯髒街道、破舊房子,擠滿窮人勞工的大都會。法國文豪維克多.雨果的小說「悲慘世界Les Misérables」,就是在描寫大革命後、第二帝國之前巴黎下層社會的情況,書中描寫許多當時舊巴黎的街頭場景,也算是為拆毀前的舊巴黎封存在不朽的名著中…

  而雨果本人跟法蘭西第二帝國的拿破崙三世是死對頭,1851年拿破崙三世執政前,雨果因為政爭而相繼被流放到Jersey與Guernsey島,直到1870年法蘭西第二帝國被推翻,雨果才重回巴黎。當雨果看到了斬新的巴黎,真不知他作何感想。


GOL-Fr-PrA-11-IMG_7804.JPG


  而輝煌壯麗的凱旋門,則是冷眼旁觀的看著舊巴黎送進歷史的墳場,今日環繞凱旋門的十二條大道,其中有九條是在第二帝國期間建立的,可說像這樣富麗堂皇的偉大建築,乃是以悲慘世界的灰泥,搓揉流離失所底層人民的淚水所建立而成…也許我是偏向雨果那樣的同情者,因此一直對傲然矗立的巴黎凱旋門沒存有多好印象…

  唉,但是這些壞印象,還是被巴黎凱旋門宏大的威嚴所震攝,且不得不被那精確的美感所折服…在凱旋門之前,我還是不得不發出「哇!」那樣的讚嘆…在這樣窮極美麗的事物之前,也實在很難去討厭…


GOL-Fr-PrA-10-IMG_8265.JPG


  澄明似水的藍天下,站在凱旋門底,仰望巍峨巨大的圓拱,欣賞那灰白石頭的漂亮浮雕,在夏末的明亮陽光裡,閃亮亮的發著光;或是趴在凱旋門頂上的鐵欄杆前,向下俯瞰龐大的巴黎:羅浮宮、聖母院、艾菲爾鐵塔、更遠的拉德芳斯…則是讓人聯想到波特萊爾另一段名句「蟻聚的都市、充滿夢幻的都市」…欸,巴黎真是如夢般美麗的城市,當我真實進入這巨大的夢境,那粗魯的拿破崙三世與奧斯曼男爵,其暴行在此刻卻好像可以原諒了……

  那時候,我也想到台灣的一些建築物,其歷史有讓當地居民回憶的地方,但建築物本身是醜陋的,比如說高雄的光之塔(是個高壓電塔)、大水塔,或是台東的寶桑亭,本身真是醜陋的鬼東西,但因為與當地居民的情感有了連結,於是被保留下來。

  如果是以前的我,必定會對這樣的保留給予肯定,畢竟再怎麼醜也是歷史軌跡的一部分。但這樣的想法當我站在凱旋門之下,卻讓我有些錯亂了,像這樣暴政下的產物,原本我是懷著不齒的心情準備去看待,可最終我還是臣服在這巨大、無邊際的美感之下。

  那時,我在凱旋門底下是這樣想的,言詞、情感都是短暫的,唯有美感才是真實的永恆。巴黎啊巴黎,妳幸運的躲過兩次大戰的砲火,以世界最美麗城市的姿態,持續的到二十一世紀的今天。願上帝保佑妳的美麗直到永遠。


GOL-Fr-PrA-05a-IMG_8260.JPG GOL-Fr-PrA-05b-IMG_8273.JPG



  更多巴黎的文章:
    地球 Online 法國 - 巴黎,聖母院日夜
    地球 Online 法國 -漫步巴黎歌劇院與老佛爺百貨
    地球 Online 法國 - 巴黎羅浮宮~內部館藏與羅浮宮三寶
    地球 Online 法國 - 巴黎羅浮宮~宮殿與貝聿銘的金字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阿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