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那時候不太記得是幾點,但應該很晚了吧。原本我以為蘇丹哈美廣場應該永遠、隨時都是人的,但那時卻是一片靜悄悄的,只剩兩座圓頂各自在廣場的兩端發出攝人的光芒。餐廳關門了、小販也都散去了,街燈昏昏暗暗,古老的石板路上只有我一人的腳步聲。

  沿著聖索菲亞的圍牆,石板道路在蘇丹哈美的陵墓前拐個彎,我回到了古城區。那時也許我有些迷糊了,跌跌撞撞的卻在這小小的街區迷了路。整座銀色的古城鋪滿月光,那些頭頂上雕刻細緻的鄂圖曼窗櫺,或腳下層層疊置的岩石節理,在迷離的醉眼裡,卻似乎比白天還要更清晰鮮明。

  我繼續踉蹌的走著,街燈下有隻黑貓一躍攀上了門牆,目光還來不及追上旋即沒入了屋簷底的暗影。在無人的古老街道裡,空氣裡瀰漫著某種迷離、幻想式的奇妙氛圍;在午夜澄淨的月光下、在夏末微涼的夜風中,有一種似夢非夢、或假還真的氣味流動著。那個時候,我征征的站在街口有些失神,望著古老木屋後遠方燈火通明的圓頂,並列的拜塔有如指尖就快要觸碰高懸的滿月,只感到一陣暈眩幾乎要跌入發著銀藍色夜光的巨大天空。

  如果你能夠很慢很慢的移動、很緩很緩的呼吸,這座巨大而古老城市,就會悄悄的在夜裡,沿著鼻腔進入你的血液,烙印在頭骨下某一區腦葉的細胞中再也難以抽離。神話時代的食蓮者還需要以蓮花引誘海上的水手,但這座城市只要用空氣,就能讓人無法自拔的,沉溺在她無邊無際妖異而奇幻的光輝裡。


  這座城市是伊斯坦堡。




  【之一.越過迪奧多西城牆】


搭乘輕軌電車進入伊斯坦堡舊城區



  如果你要來伊斯坦堡,可以的話一定要搭乘地上的輕軌電車進入市區。或許速度慢了一些,但是比起地底下無趣的捷運,街上輕軌電車在進入舊市區之前,會搖搖晃晃的穿過古老的迪奧多西城牆。

  其實這一道城牆並不能算得上非常的雄偉壯觀,相反的傾頹的塔樓看起來有些殘破。但是站在車廂裡透過玻璃窗向外看去,當電車穿越城牆進入古城區的那一刻,會有一種在幾秒內穿越千年光陰的錯覺。越過迪奧多西城牆後氣氛驟變,軌道兩側的風景不斷湧出歷史的氣味來,電車門開開關關,從大道轉入古街路面漸次狹窄,但愈發濃郁的是藏也藏不住的帝國之風。

  我閉上眼睛想像,557年前,當穆罕默德二世終於攻陷歷史上最堅固的迪奧多西城牆,率領著土耳其精兵鐵騎如潮水般湧入君士坦丁堡,踏破這座國祚千年的東羅馬帝都、世界上最富庶壯麗的城市,這些來自這些來自安那托利亞貧困鄉間的土耳其軍人,他們的眼裡會是怎麼樣的君士坦丁堡?

  一直到了伊斯坦堡的第六天,我們才想到是該去伊斯坦堡的西區,也就是迪奧多西城牆那一帶去走走看看。畢竟伊斯坦堡是一個過於綺麗而炫目的城市,這裡有太多地方可以讓人沉溺其中,比如說有著巨大歷史的蘇丹哈美、充滿耽美氛圍的加拉太,或是貴氣而舒適的博斯普魯斯....像迪奧多西城牆這樣的地方,很容易就被旅人給忽略。

  但是若是想要真正體驗伊斯坦堡古老滄桑的悲壯歷史,就一定要來僻遠的西區,親手攀扶著真實發生過血戰的石磚,登上五百多年來幾乎仍維持千年原貌的迪奧多西城牆。


迪奧多西城牆




  君士坦丁堡,也就是現在的伊斯坦堡,幾乎可說是人類歷史上最難以攻打的城市。由於地形的關係,君士坦丁堡被馬爾馬拉海、博斯普魯斯海峽以及金角灣等三處天險所包圍著,只有西方寬廣的丘陵平原,一路向西延伸到希臘西北方的色雷斯。因此只要將西邊徹底封鎖,這座城市幾乎是無法被攻打的。

  於是在東羅馬帝國時代,幾位皇帝逐次向西郊修建了數座城牆,其中規模最大,長度最長的就是5世紀時由迪奧多西二世所興建的城牆。這一座城牆完整的聯結了君士坦丁堡北方的金角灣與南方的馬爾馬拉海,高達40公尺,長度有6.5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高大的城牆之一。東羅馬帝國從330年由君士坦丁大帝建成之後,西方的城牆從來沒有被攻破,即使是1204年威尼斯率領的第四次十字軍東征,君士坦丁堡第一次陷落,那也是從東北方的金角灣攻入城市,兵容壯盛的十字軍,面對有如鐵壁般的迪奧多西城牆真是一點辦法也沒有。

  但是1204年那一次的十字軍東征,乃是威尼斯人與同在義大利的熱內亞人交惡,私心的報復東羅馬帝國的對戰,東羅馬帝國並沒有真的被毀滅,仗著君士坦丁堡的天險與優越的海洋貿易路線,東羅馬帝國附庸在西歐的教廷下,以名義上獨立的姿態苟延殘喘的活著。

  但是到了十四世紀,草原民族奧斯曼土耳其人在安那托利亞興起,逐漸蠶食鯨吞般慢慢的侵佔了東羅馬帝國的土地。到了1423年,東羅馬帝國割出了最後一個城市薩羅尼卡賣給威尼斯,東羅馬帝國的領土終於只剩下君士坦丁堡這一塊小小的疆域。

  但是迪奧多西城牆是千古從未被攻破的人造堡壘,在加上三面海洋的天險,使得窩居在君士坦丁堡的東羅馬帝國仍然能維持一定的主權,而鄂圖曼土耳其也不敢貿然攻打這一座城市。

  1451年,鄂圖曼蘇丹穆拉德二世中風去世,接任的穆罕默德二世鐵了心要完全消滅東羅馬帝國,他決定攻打君士坦丁堡。但並穆罕默德二世非莽撞的君主,他利用了歐洲之間各國的矛盾,以外交手腕孤立了東羅馬帝國。

  到1452年君士坦丁堡淪亡前夕,東羅馬大使遠赴歐洲各國求援,但當時的歐洲各國忙於各自的內亂或征戰,沒有人理會東羅馬的最後哀嚎。土耳其人全面進攻之前,只有威尼斯人與熱內亞人勉強答應各派出約千名士兵支援,但加上君士坦丁堡自己的守軍也不到萬人,這不到萬名烏合之眾卻必須面對土耳其橫掃歐亞的十多萬名精兵。

  1453年春天,穆罕默德二世雇用了來自基督教世界的匈牙利工程師烏爾班,為他設計了當時歐洲最巨大的臼炮,威力強大無比,穆罕默德二世決定以此巨砲擊毀碎君士坦丁堡的城牆。

  1453年四月初,穆罕默德下令開砲射擊,但是死守帝都的東羅馬軍隊,還有千古從未被攻破的迪奧多西城牆也不是好惹的,烏爾班的巨砲擊毀了一部分的城牆,君士坦丁堡的臣民卻總是能連夜修補,土耳其軍隊以十多倍的軍力,加以兵強馬壯之姿,還是僵持了近兩個月。逼得穆罕默德二世必須以奇計讓土耳其海軍進入金角灣,分散東羅馬帝國佈在迪奧多西城牆的軍力,但這就是另一個有關金角灣的故事了。

  1453年5月底,經過了近兩個月的圍城消耗戰,東羅馬帝國幾乎油燈枯盡,28日這一天穆罕默德二世決定發動全面性的攻擊。第一波攻擊是土耳其的征戰四方的奴隸與戰俘,由他們當成肉墊,消耗東羅馬的彈藥。由於攻勢猛烈,東羅馬一方也受到了很大的重創。

  接著穆罕默德二世的第二波攻擊接連而至,由來自安那托利亞的土耳其正規軍隊,踩著第一波被全滅而堆積如山的雜兵屍體,對著迪奧多西城牆上的守軍猛攻。此刻即將成為東羅馬帝國末代皇帝的君士坦丁十一世,與守城的士兵共同奮戰。

  在雙方都已經精疲力竭之際,穆罕默德的王牌,也就是鄂圖曼最精銳的改宗兵部隊突然出現,5月29日凌晨,這一批勇猛的鄂圖曼將士終於登上迪奧多西城牆,在城門上掛上了紅色新月期,鄂圖曼土耳其軍心大振,此刻十萬大軍同心全力進攻,穆罕默德二世與他的部隊有如天降神兵般踏破千年不倒的迪奧多西城牆,潮水般的土耳其士兵湧入城牆的缺口,進入繁榮兩千年輝煌帝都君士坦丁堡,大肆燒殺擄掠全面屠城。

  這時城內的威尼斯提督與熱內亞司令官,匆忙奔至港口準備撤退,而君士坦丁十一世卻拒絕上船至歐洲流亡,他率領殘餘的將士在城內奮戰到最後一刻,直到象徵著東羅馬帝國王權的紫袍被鮮血染紅,流傳千年的東羅馬帝國在此刻,終於隨著迪奧多西城牆倒塌、君士坦丁堡淪陷,與末代皇帝的死去終告滅亡。


迪奧多西城牆俯瞰伊斯坦堡,左邊水域是金角灣,中間那一小塊是博斯普魯斯,右方遠處是馬爾馬拉海



  迪奧多西城牆很長,我們去的是靠近Katiye Muzesi附近那一段。這裡已經靠近了金角灣,可以清楚的俯瞰這座城市最奇妙的地理:馬爾馬拉海、博斯普魯斯與金角灣之間的關係。城牆下在古代(也不太久以前)是伊斯坦堡的郊區。在東羅馬帝國時代,這邊都是農田與牧場,因此可以在圍城時仍可持續的生產糧食供應城內所需。

  現存的城牆,仍然與一千五百多年前所建好時候差不多,雖然歷經多次的地震或戰爭有經過一些修建,但基本的樣子依然跟古代留下的一些畫作差異不會太大。

  但即使這一段城牆被UNESCO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但土耳其政府卻也沒有做什麼特別的規劃與保護。城牆本身經過戰爭的破壞與時間的自然風化,其實有滿多地方是有些危險的。而且有一些地方還被當地人當成菜園或牛欄,有點讓人啼笑皆非。我們沿著城牆走上好一段路,才找到一個可以登上城牆的地方。

  登上城牆之後,視野真是豁然大開,近一點的金角灣、遠方蘇丹哈美地區的清真寺、更遠一點的博斯普魯斯與馬爾馬拉海....這一切盡收眼底,雖然當時的天氣不太好烏雲滿佈,但是在這個曾經轟轟烈烈人類史上最慘烈的攻城戰現場,這樣的愁雲慘霧倒也是非常符合當地悲壯的歷史氣氛。


中間山丘就是加拉太,山丘上高樓林立的天際線是新城



  往另一邊東北方看過去,那裏就是加拉太。加拉太山丘的後方是今日伊斯坦堡的新開發城區,現代化高聳的摩天大樓林立,完全把舊伊斯坦堡七大山丘上的七大清真寺給比了下去。不過幸好土耳其人很細心也很聰明,利用地形的巧妙差異,讓迪奧多西城牆內的舊伊斯坦堡完全看不到那些新穎高聳的現代建築,讓有著古老歷史的伊斯坦堡繼續保持兩千年前的乾淨天空線。

  名義上這裡也算是伊斯坦堡的天龍區,畢竟比起城牆外綿延數千平方公里、人口密集而生活條件惡劣的伊斯坦堡貧民地帶,這裡的環境還算是舒適而古雅。但是在許多旅人口耳相傳的紀錄裡,這一區的治安並不好,有一些不良少年騷擾旅人的零星故事,流傳在網路上或Hostel旅人們的聊天裡。

  我們去拜訪時,倒也是沒遇上什麼不好的事情。只是說這一區路上的行人非常稀少,少到會有點在驚鴻一瞥之間,會從眼角餘光瞄見幾具君士坦丁堡臣民的鬼魂飄過街角的錯覺。我到達伊斯坦堡那一天,正好是5月28日,也就是557年前君士坦丁堡淪陷的前一晚,穆罕默德下令發動全面總攻擊的那一天。這一天對於希臘人的東羅馬帝國是個大悲劇,但是對於土耳其人來說,這卻是「征服者」穆罕默德二世完成千古大業的大日子。因此這幾天伊斯坦堡到處都掛著「Fatih 557」的布條或看板,土耳其文是「征服557」的意思。


  那時我站在迪奧多西城牆上,回想著幾天前土耳其人自豪而興奮的跟我解釋Fatih 557的意義,對照著君士坦丁堡淪陷的悲哀,有一種難以言狀的莫名感覺。沒辦法說什麼,只好靜靜的吹著風,俯瞰這座曾經位居世界心臟的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堡。




一些名詞上的翻譯對照:

伊斯坦堡(土耳其語:İstanbul;英語Istanbul)
君士坦丁堡(希臘語:Κωνσταντινούπολις;英語:Constantinople)
迪奧多西城牆(希臘語:τείχος Θεοδοσιακόν;英語:Theodosian Wall)
東羅馬帝國, 拜占庭帝國(希臘語:Basileia Rhōmaiōn, Βασιλεία Ῥωμαίων;英語:Eastern Roman Empire, Byzantine Empire)
鄂圖曼(土耳其語:Osmanlı İmparatorluğu;英語:Ottoman Empire)
穆罕默德二世(土耳其語:II. Mehmet;英語Mehmed II)
君士坦丁十一世(希臘語:Κωνσταντίνος ΙΑ' Δραγάσης Παλαιολόγος;英語:Constantine XI Palaiologos)

arrow
arrow

    阿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